㎡
开始计算
该装修风格预算为:216856元
人工费:222851元
材料费:45215元
设计费:122元
质检费:1231元
您家的装修预算约7.89万元
人工费:222851元
材料费:45215元
设计费:0元4999元
质检费:0元2690元
报价有疑问?稍后装修管家将致电为您解答
该报价为毛坯半包价,实际装修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公司介绍
全国一站式装修服务平台,70%以上的客户来自口碑介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委员会指定最具信赖的装修平台。目前已经在16个城市开设分公司和体验店。2017年2月挂牌新三板。
- 2009年
- 成立时间
- 中国北京
- 成立地点
- 家装服务
- 主营业务
- 120W人
- 正在访问
- 800W人
- 累计服务
全部回答(2)
-
金金要装修
-
哭着说分手
相关问题
-
如何合理设置广场砖伸缩缝?
- A:按照规范要求水泥砂浆面层伸缩缝的分隔面积不应大于1m2,混凝土面层的分隔面积不应大于36m2,块料面层伸缩缝的分隔面积不应大于100m2,但广场砖的伸缩缝分隔不能按照不超过100m2进行分隔,而应该按照混凝土的分隔要求进行分隔,因为如果按照广场砖要求进行分隔则混凝土的分隔太大,以后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而且砖面层与混凝土垫层的伸缩缝必须上下对缝一致,否则面层也将产生许多不规则裂缝。室外广场砖伸缩缝一般约为2cm,伸缩缝太大不好看,太小也不美观。伸缩缝的塞填一般采用沥青。
-
柱子伸缩缝怎么设置?
- A:按建筑设计规范,框架结构房屋不管哪一向超过50米的应设伸缩缝或后浇带,排架结构为60米均要设置伸缩缝。建筑物预留缝隙一般有三种: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统称为变形缝。伸缩缝宽度为30-50MM,沉降缝与抗震缝的宽度及缝内是否需要填充材料,有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所有变形缝的外墙盖缝材料,均用不小于0.5MM厚镀锌铁皮。民用住宅,一般不会有室内变形缝。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
围墙伸缩缝怎么设置
- A:伸缩缝间距参考混凝土结构规范P101.构造规定8.1伸缩缝伸缩缝图集GB04CJ01-1、GB04CJ01-2、GB04CJ01-3请采纳
-
混凝土广场伸缩缝
- A:广场石材铺装从结构层开始必须要留伸缩缝或沉降缝伸缩缝距离可以适当放大
-
外墙抹灰伸缩缝怎么设置?
- A:分隔缝一般按图纸设计去做 ,如果图纸没有设计,一般由施工单位依据规范及建筑物特点来自定,但需要甲方批准; 1、墙面分隔缝一般仅在外墙面设置,仅设水平缝,一般不需设置竖向缝; 2、墙面水平分隔缝间距一般不大于4米,可以留在窗台处,也可留设在两层之间;(一般与窗框外边上下平齐)主要是为了外观的设计要求,一般说来这种缝又是抹灰分隔缝也是装饰分隔缝 3、分隔缝的留置要注意 与鉓面分隔相统一 注意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渗漏 注意线条平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
伸缩缝如何设置?
- A: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P167页表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
房屋建筑伸缩缝怎么设置
- A:1、一般不超过40米需设置,你60米设置,有可能会产生裂缝,我的经验告诉我,我一般30米设置一道10-30mm镂空的伸缩缝(做法,第一种设两根柱,中间空隙30
-
广场铺装伸缩缝怎么做?
- A:广场铺装伸缩缝做法:倒下面混凝土的时候做伸缩缝啊,倒完混凝土跟做路面伸缩缝一样用锯路机锯伸缩缝啊,铺装做伸缩缝就是间隔多少米留一条稍宽的缝,到时候用砂浆或者沥青填充都应该可以。
-
伸缩缝的设置问题?
- A:关于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规范规定用的都是“宜”(以前是“可”,详见条文说明) 第9章 构造规定9.1 伸缩缝 第9.1.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宜 符合表9.1.1的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里,更多的是少设或者不设缝(尤其是伸缩缝)。要设,也往往是和沉降缝、抗震缝等一并考虑后设置,间距往往超出规范规定。 工艺建筑设计,因为设计缺少市场竞争,也不太追求使用功能,缝间距往往严格遵守规范,混凝土结构20、30m就设缝,对防水、建筑使用都是不利环节。 具体来说,你这个似乎不是民用建筑,300到1200的墙厚很夸张,尽管从你的描述上看还是个规则的纵横墙体系。应该说,缝不对齐、不是直线没有什么问题,但不应该跨越结构单元,在同一单元里,缝在个别位置打折不是什么问题。看样子你们的结构设计控制的缝间距是45m,位置适当平移是没有问题的。(直接在89m中间设一条缝也是好的,单从减少缝的角度说;可以增加后浇带)
-
屋檐伸缩缝如何设置?
- A: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P167页表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
围墙多长设置伸缩缝
- A:1伸缩缝.构造规定、GB04CJ01-2伸缩缝间距参考混凝土结构规范P101,8。伸缩缝图集GB04CJ01-1
-
伸缩缝 砖混 设置
- A:答:那要看你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设计标准及基础情况来定—— 一般情况钢筋砼结构-框架55米,框剪50米,纯剪45米应设伸缩缝;钢筋砼地下室30米,外露钢筋砼构件20米,也应设伸缩缝。砖混现浇板50米应设伸缩缝。如采取有较措施可以加长。高低跨层数相差较多或地基持力层水平相差较多时,应设置沉降缝。建筑平面过于不规则时可能加设抗震缝。另外,需要设缝但没设缝的情况在结构上都会提高建筑成本以解决不留缝问题。
-
钢结构伸缩缝如何设置
- A: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现浇式 30 20注,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当必须设置时;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夏季炎热且*雨频繁地区的结构;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蒸压灰砂砖;2 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在进行立面处理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结构体系 施工方法 最大间距m框架结构 现浇 55剪力墙结构 现浇 45注、楼盖 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瓦材屋盖;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可不遵守本表规定、多孔砖,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轻钢屋盖 100注、夏季炎热且*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木屋盖或楼盖;3 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减少水泥用量、楼盖 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外墙设置外保温层,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1 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当设置伸缩缝时。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防震缝时,带宽800~1000mm.3,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装配式结构 40 30现浇结构(配有构造钢筋) 30 20现浇结构(未配有构造钢筋) 20 10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且需开设门洞时、底层,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5 材料收缩较大。具有*基础的排架。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4 现浇挑檐;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框架结构,应设沉降缝。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现浇式 45 30挡土墙,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1 对烧结普通砖: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级不同时;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8的系数。小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装配式无檩体系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装配式有檩体系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盖、多孔砖:1 顶层、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3 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对石砌体。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伸缩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
伸缩缝设置要求有哪些?
- A: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 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 施工方法 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 现浇 55 剪力墙结构 现浇 45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必须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 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2 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 3 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设沉降缝;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
地暖管伸缩缝如何设置?
- A:1. 在与内外墙、柱及过门等交接处应敷设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连接处应采用搭接方式,搭接宽度不小于10mm;伸缩缝与墙、柱应有可靠的固定方式,与地面绝热层连接应紧密,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伸缩缝宜采用聚*乙*或高发泡聚乙*泡沫塑料。 2. 当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3. 伸缩缝应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到填充层的上边缘整个截面上隔开。
抢免费设计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