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计算
该装修风格预算为:216856元
人工费:222851元
材料费:45215元
设计费:122元
质检费:1231元
您家的装修预算约7.89万元
人工费:222851元
材料费:45215元
设计费:0元4999元
质检费:0元2690元
报价有疑问?稍后装修管家将致电为您解答
该报价为毛坯半包价,实际装修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公司介绍
全国一站式装修服务平台,70%以上的客户来自口碑介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委员会指定最具信赖的装修平台。目前已经在16个城市开设分公司和体验店。2017年2月挂牌新三板。
- 2009年
- 成立时间
- 中国北京
- 成立地点
- 家装服务
- 主营业务
- 120W人
- 正在访问
- 800W人
- 累计服务
全部回答(6)
-
荒凉的午夜
-
小酒窝嘻嘻大体积混凝土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大区段为单位进行施工,施工体积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由此产生的热量又不易导出,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加之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底,弹性模量小,致使混凝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首先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存在会影响构件美观;其次表面裂缝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裂缝直接嵌入结构体,所以将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给钢筋锈蚀留下隐患;另外施工时要对裂缝进行二次处理,费工费料。正是上述原因,工程上一直对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比较重视,而混凝土出现裂缝又是很难避免的,这使*裂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本人参与的北京制版厂住宅楼及业务用房工程就发生了此类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监测、分析、研究、试验,最终对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避免裂缝产生的方法措施作了一些的研究总结,在此提出以与同行们探讨。 1 工程概况 北京制版厂住宅楼及业务用房工程功能为住宅及商业写字楼,结构形式为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的基础为筏板基础,中间的沉降缝将住宅楼和业务用房分成两个*的部分。住宅楼筏板,基础底标高-8.5m,筏板厚度为1m,筏板长44.7m,宽28.45m。1m厚底板混凝土量1318.91m3。业务用房部分筏板底标高为-5.3m,筏板厚度为2m,筏板长26.05m,宽25.85m,混凝土量约1200m3。混凝土均为C30。住宅楼和业务用房部分筏板底标高相差3.2m,施工按先深后浅的顺序,先进行住宅楼±0.00以下基础混凝土的施工,后进行业务用房筏板混凝土的施工。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选用见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强度等级 水灰比 砂率(%) 每方原材料用量(kg/m3) 水化热(KJ) 水泥 砂 石 粉煤灰 水 UEA BD-1 115238 C30P8 0.45 40 330 673 1030 132 205 36 9.8 本工程于2002年4月开工,在住宅楼和业务用房筏板基础地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3次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分别是住宅楼③-④轴线间施工阶段、业务用房②轴线施工阶段和④轴线施工阶段。 2 原因分析 根据几次裂缝产生的部位、施工*作方法、施工环境、材料用料情况及相应采取改进措施后的实施效果等因素,现场组织了多次专题会议对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成因分析包括: 2.1表面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现象成为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浇筑以后,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体积过大,相对散热较小,因此,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不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内部升温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1]。当温度梯度大到一定程度,表面拉应力σ(t)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2 贯穿裂缝成因分析 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束以及混凝土的不断散热,大体积混凝土由升温阶段过渡到降温阶段。随温度降低,体积收缩。由于混凝土内部热量是通过表面向外散发的,降温阶段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仍就是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的状态,因此混凝土中心部分与表面部分的冷却程度不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内约束,同时地基和边界条件也对收缩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外约束。内外约束的作用使收缩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大体积混凝土随龄期增长,强度增大,弹性模量提高,徐变影响减小。因此,降温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较大,除了抵消升温时产生的压应力以外,在混凝土中形成了较高的拉应力,从而引起大体积混凝土的贯穿裂缝[2]。 结合以往的经验,通过对各种情况的对比与试验分析,最终认为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除了荷载、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外,还有以下几项原因: 1、 原材料质量低劣:砂石含泥量过大、砂的细度模数太小。 2、 配合比不当:坍落度和单方水泥控制不当。 3、 施工方法不当:负弯矩钢筋被踩。养护时间短、二次收光时间不当、支模刚度不够。 4、 人员因素:*作人员质量意识差、技术素质低、技术交底不祥。 5、 环境因素:混凝土开浇时间控制不当:如太阳曝晒,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的现象等。 3 机理分析 3.1 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3.1.1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低热水泥,水泥的水化热是其矿物成分与细度的函数,要降低水泥的水化热,主要是选择适宜的矿物成分和调整水泥粉末细度措施。为此该工程选用琉璃河水泥厂生产的P042.5水泥,4天水化热314KJ/Kg。 3.1.2骨料 应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粗骨料粒径在5~40mm,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并应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使其不超过3%和1%。 3.1.3 活性混合材料 本工程掺入一定量粉煤灰活性材料,“分解”水化热,同时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掺入粉煤灰可保证设计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避免施工缝出现。掺入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徐变、干缩性和热膨胀系数,提高抗泌水性和离析,混凝土抗渗性显著增加。 3.1.4外加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外加剂与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应具备下列特点:1)缓凝作用:外加剂的缓凝作用可使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减慢,有利于热量消散,使混凝土内部温升降低。2)高效减水作用:高效减水作用能大幅度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在W/C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亦即降低产生水化热的内因。本工程使用减水剂BD-1具有减水和缓凝双重作用,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保证混凝土整体性浇筑,同时加长混凝土内部散热过程,避免温度裂缝。
-
嘻嘻未来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实质上加了外加剂跟掺合料的。外加剂减水剂。外掺合料 一般是粉煤灰。这样一来肯定水灰比会降低减水剂的机理及作用。外掺合料 减少了水泥用量。
-
水槽的污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包括干燥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安定性裂缝、温差裂缝、碳化收缩裂缝等。 1.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会导致其体积的收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这种收缩更加明显。如果混凝土的收缩受到外界的约束,就会在混凝土体内产生相应的收缩应力,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收缩就越大。水泥品种对干缩量及收缩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量较小。 自身收缩是混凝土收缩的一个主要来源。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导致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及体积减小而最终自身收缩。水灰比对自身收缩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几乎各占一半。 自身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拌合后的初期。因此在模板拆除之前,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大部分甚至全部已经完成。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要使应力增大,所以在水工大坝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但是,许多断面尺寸虽不很大,且水灰比也不算小的混凝土,也必须考虑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影响,也需要考虑将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叠加的影响。塑性收缩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一个主要来源。在水泥活性大、 混凝土温度较高或者水 灰比较低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微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于是裂缝迅速扩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早覆盖养生。 2.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这一阶段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形成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开裂,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另一种是在拆模前后,这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很快,从而导致裂缝产生。第三种情况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裂缝,但最严重的是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 三、裂缝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2.原材料控制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90d~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因为每加减10kg水泥,温度会相应增减1℃,水化热与水泥用量成正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1~5d)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适当搀加粉煤灰。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3)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一般来说,可以选用粒径4mm~40mm的粗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石子在1%以内,砂在2%以内)。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另外还可以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150mm~300mm的大块石。掺加大块石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总用量,降低了水化热,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了热量,使水化热能进一步降低,对控制裂缝有一定好处。 (4)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这对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耐久性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每层间隔时间5d~7d),分块厚度为1.0m~1.5m,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浇二度沥青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毡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此外,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还可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4.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是极其敏感的。当混凝土从零应力温度降低到混凝 土开裂温度时,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因此, 通过应降低混凝土内 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 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对早期因热原因引起的裂缝作用不明显。比如表面保温材料保护可以减少内外温差,但不可避免地招致混凝土体内温度很高,从受约束而导致贯穿裂缝的角度看,是一个潜在恶化裂缝的条件。因为体内热量迟早是要散发掉的。另外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还需注意的问题是防止过速冷却和超冷,过速冷却不仅会使混凝土温度梯度过大,而且早期的过速超冷会影响水泥——胶体体系的水化程度和早期强度,更易产生早期热裂缝。超冷会使混凝土温差过大,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可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
benering
-
暖风差别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控制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土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相关问题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是什么?有哪位知道?
- A:1荷载引发的裂缝混凝土桥梁在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主要有直接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发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发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2温度变化引发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荷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特性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发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3收缩引发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发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骨料品种、水灰比、外掺剂、养护方法、外界环境、振捣方式及时间。4地基变形引发的裂缝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引发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太大;地基冻胀;桥梁基础基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5钢筋锈蚀引发的裂缝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依照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特别应慎重。6冻胀引发的裂缝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发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引发裂缝出现。特别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7施工材料质量引发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引发结构出现裂缝。如:水泥、砂、石骨料、以及拌和水及外加剂等。
-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结构物在实际使用中承受各种荷载,当结构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荷载作用时,结构就可能出现裂缝。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温度变化、缩胀以及不均匀沉降等都会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造成结构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综合性的。但是,大体积混凝土从浇筑时起,到达到设计强度止,即施工期间产生的结构裂缝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水泥用量多,结构截面大,因此,混凝土浇筑以后,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体积过大,相对散热较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不易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升温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中心部分混凝土膨胀的速度要比表面混凝土快,中心部分与表面质点间形成相互约束,中心属于约束膨胀,不会开裂;表面属于约束收缩,当表面拉应力(t)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
-
楼板大裂缝产生的原因
- A:产生无规则裂缝的原因是:卷材搭接太小,卷材收缩后接头开裂、翘起,卷材老化龟裂、鼓泡破裂或外伤等。此外,找平层的分格缝设置不当或处理不好,以及水泥砂浆不规则开裂等,也会引起卷材的无规则开裂。产生有规则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屋面板产生胀缩,引起板端角变。此外,卷材质量低、老化或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冷脆,降低了其韧性和延伸度等原因也会产生横向裂缝。治理措施:对于基层未开裂的无规则裂缝(老化龟裂除外),一般在开裂处补贴卷材即可。有规则横向裂缝在屋面完后的几年内,正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只有逐年治理方能收效。治理方法有:(1)用盖缝条补缝:盖缝条用卷材或镀锌铁皮制成。补缝时,按修补范围清理屋面,在裂缝处先嵌入防水油膏或浇灌热沥青。卷材盖缝条应用玛脂粘贴,周边要压实刮平。镀锌铁皮盖缝条应用钉子钉在找平层上,其中距为200mm左右,两边再附贴一层宽200mm的卷材条。用盖缝条补缝,能适应屋面基层伸缩变形,避免防水层被拉裂,但盖缝条易被踩坏,故不适用于积灰严重、扫灰频繁的屋面。(2)用干铺卷材做延伸层:在裂缝处干铺一层250~400mm宽的卷材条作延伸层。干铺卷材的两侧20mm处应用玛脂粘贴。(3)用防水油膏补缝:补缝用的油膏,目前采用的有聚*乙*胶泥和焦油麻丝两种。用聚*乙*胶泥时,应先切除裂缝两边宽各50mm的卷材和找平层,保证深为30mm。然后清理基层,热灌胶泥至高出屋面5mm以上。用焦油麻丝嵌缝时,先清理裂缝两边宽各50mm的绿豆砂保护层,再灌上油膏即可。油膏配合比(质量比)为焦油:麻丝:滑石粉=100:15:60。
-
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谁能给说说?
- A: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 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 不均匀沉降等。
-
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原因有谁清楚?
- A: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块体来说,由于硬化初期水泥和水,水化时放热的作用,使混凝土内部处于升温状态,即水化热很高40°c~60°c左右。外层混凝土因比内部混凝土温度低,相对产生了受冷收缩,这种收缩受到内部高温混凝土膨胀作用的约束(限止)而产温度裂缝。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什么?
- A: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的质量是分不开的。首先要使进场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优先选用热膨胀系数小、含泥量低的骨料并强调骨料的连续级配,因连续级配的骨料可以提高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的体积,能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间接地降低因水化热而引起的裂缝。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2.科学*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因其面积大,是属于工程中的受力结构部分,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物上需要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细骨料宜采用2区中砂泥。在可泵送情况下粗骨料,选用粒径5-20mm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使用膨胀剂能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大体积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后期强度,科学的配比度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谁清楚?
- A: 现在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方法有很多:如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仿生自愈合法等等,其中灌浆嵌缝封堵法又可分为压力注浆法、开槽填补法和涂膜封闭法三种。 低压注浆法适用于宽度为0.2~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先要在预计要贴的裂缝位置贴上*用白胶布,再用窄毛刷将封缝用浆沿裂缝来回涂刷。使裂缝封闭,大约10分钟后,揭去胶布条,露出小缝,粘贴注浆咀用键包严。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必须反复用浆补上,以避免注浆时漏浆。注浆*作一般在粘咀的第二天进行,若气温高的话半天就可注浆。*作时先用补缝器吸取注浆液,插入注浆咀,用手推动补缝器活塞,使浆液通过注浆咀压入裂缝,当相邻的咀中流出浆液时,就可以拔出补缝器,堵上铝铆钉。一般由上往下注浆,水平缝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逐个注浆。为了保证浆液充满,在注浆后约半小时可以对每个注浆咀再次补浆。 涂膜封闭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微细裂缝的修补,也可用于混凝土外表面的装饰和防水处理,以及防止混凝土保护层的炭化和有害离子对混凝土的腐蚀。工序为:清扫—刮腻子—涂刷底层涂料—涂刷主层涂料—涂罩面层。 混凝土表面裂缝、气孔和缺陷先用腻子(混凝土修补胶:粉料=1:1.8~2.0)填充补平,待干后用砂布磨平,再进行底层涂刷(混凝土修补胶:粉料=1:0.7~0.8),涂料在使用前要通过铁窗纱过滤,除去杂质和团块。主层涂料要涂刷三遍,每遍涂刷都要等上遍涂料干后再涂,且两次涂刷方向最好是相互垂直。 开槽填补法适用于结构允许开槽而宽度较大但数量不多的裂缝,如墩台或路面混凝土的裂缝。工序为:开槽—涂刷界面处理浆—压抹聚合物砂浆—养护。 先用凿子和扁铲沿裂缝开槽,槽深和宽约3~5cm,呈U型,用刷子在槽底和两壁均匀涂刷一层界面处理浆,在界面处理浆尚未硬化之前,将拌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用抹*压入槽中,压实抹平。在养护时不需要浇水,在湿空气中即可。 希望可以帮到你!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危害哪位了解?
- A:危害是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由此产生的热量又不易导出,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加之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底,弹性模量小,致使混凝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怎么控制住?
- A: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夏季施工时,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循环冷却水, 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冬季施工时, 采用保温措施进行养护。
-
产生墙体裂缝原因有哪些
- A: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大,处理不当;地下水位上升,上下水管道破裂,长期 渗漏, 影响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深不够, 遇季节性冻胀影响; 相邻基础未考虑地基受力叠加 部分, 建筑立面错层, 平面变化引起荷载的不均匀; 建筑体长高比较大, 且纵墙刚度较弱时, 因土质应力分散作用, 建筑中部地基应力最大, 两端应力逐渐减小; 对地基处理不符合规范 的约束条件,如筏形基础横向和纵向悬挑墙外的长度,规范要求不超出 1.50m ,但也有挑出 达 2.0m 的长度,改变地基受力状态的不良后果;使用不当,如在基础附近挖坑、地表水进 入基础浸泡、基础不及时回填、长期外露;建成后任意改动设计用途等。
-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A:(1)收缩裂缝:由材料干湿变化收缩引起,一般在墙面上呈网状,两种不同的材料可能形成于其界面上; (2)温度裂缝:由热胀冷缩变形引起,一般在房屋顶层(平屋面)沿圈梁的水平裂,沿窗角的竖裂,沿窗角或内纵墙的对角斜裂(两端多,大,中间基本没有);也有沿附墙烟囱的界面上; (3)沉降裂缝:由地基基础不均匀(差异)沉降引起的墙体正*形、倒*形斜裂;由灰缝灰浆粉化压缩引起的上部水平裂;由支座沉降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竖向开裂等等; (4)变形裂缝:由变形引起的墙面交叉裂;纵横墙连接竖向裂;倾斜引起的断裂等等; (5)结构裂缝:由荷载作用引起也叫荷载裂缝,如大梁下墙柱的多条竖向裂缝;梁板受力主筋处的横向水平裂缝、斜裂、跨中的环绕贯通竖裂;支座边的剪切斜裂;受拉杆件的横裂等。
-
问下混凝土竖向裂缝的原因是啥?
- A:初步分析原因道路产生裂缝的原因如下: 1、不均匀沉降:也就是路基由于碾压密实度不均匀或路基坐落在地质节理发育强的地带,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将上面的混凝土路面拉裂,在不均匀沉降的两端应该还有不规则横向裂缝。解决方法是碾压密实,干密度应该达到90%以上且应该根据碾压机械的方法不同采用不同的分层厚度,这里不能详细说了;至于地质原因,好像只能重新勘察选址了。 2、温度裂缝:由于所采用的水泥水化热大,而且混凝土厚度比较厚,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部温度比外部温度高很多,引起内部膨胀将混凝土表面膨裂,但一般不会只出现纵向裂缝,其裂缝方向一般是不规则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温度监控,外部采用保温措施或采用外部加热措施,保证内外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干缩裂缝:由于砂率太大或灰砂比太大,由于水泥浆的硬化过程中收缩系数比较大,将表面拉裂。解决方法是提高水泥等级,加大砂、碎石比率,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4、碱-集料反应或称碱-骨料反应:由于水泥中的碱性成分与水和集料(骨料)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盐,体积膨胀产生裂缝。解决方法是保证水泥及集料合格,冲洗集料降低其中的含泥率。 5、养护:在水泥硬化过程中浇水养护不及时,硬化所需水缺失影响混凝土强度。
-
150斤混凝土的体积是多大
- A:没有钢筋 ,只能承重大约150斤,有钢筋可以承重800斤
-
墙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A:前期在砌墙的时候,砂浆的饱和度没有达到要求,还有水分也没有足够导致而成的
-
实木地板表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 A:最大的原因是热胀冷缩
抢免费设计名额
✕
装修效果图
热门问题
最新问题